但可惜的是,胤禔在這次出征中沒有表現(xiàn)好,年輕氣盛加上犟驢的脾氣,他和他叔叔福全都不能和平相處。
他在軍中不聽軍令擅自行動,得虧是皇子,換個人腦袋都不知道被砍下來丟到哪里去了。
更無語的是,胤禔還打他王叔的小報告,福全可是公認的好脾氣啊,得虧康熙知道自己老哥哥怎么樣,而且胤禔的手段太稚嫩了,他干脆把人調回到京城,免得添亂。
哎呀,多好的立功機會啊,換做被人,誰能這么年輕就被當作副帥啊。
若是有功勞,那真是妥妥的軍功啊,滿清本就是馬背上打下來的江山,含金量多少不言而喻。
說實話,胤禔這脾氣哪里適合當皇帝呦,就是當將軍都得有個能鎮(zhèn)得住他的人在。】
打仗或者是胤禔最在行的東西,被天幕這么說自然是不服氣,可又無法反駁。
而且,想到自己或許一輩子都只能困在府內,想起騎馬奔騰的自由,心中的失望和酸澀少不了。
康熙聽到自己的兒子沒有生氣,反而很是高興,他大兒子那個死脾氣,有時候他都被氣得夠嗆。
【這件事康熙后面處理的很不妥當,一個是哥哥,一個是兒子,他有一道十分耐人尋味的旨意:
“裕親王乃汝伯父,倘汝供與王有異同,必置汝於法。”
這話明面上是給胤禔這個犟驢聽的,但實際上卻是給福全聽的。
胤禔第一次擔當重任,若是出了如此差池,日后還如何立足?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