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山已經(jīng)是官身,即便言談之間還算和氣,可上位者的架勢不自由地也流露出來。對于二郎這個名義上的外甥,也像是上官對小屬,有考校、有勉勵。
在溫和親近外九房時,也保持客氣疏離。估計(jì)也是怕道癡這個過繼來的外甥不懂事,見劉家是官身,就湊上前去歪纏。
崔皓或許在外熬的不如劉萬山體面,可是他待道癡這個外甥卻是更上心。
如此一來,王寧氏心中也有了決斷。兩個舅舅都要往來,可劉家這邊要更客氣好,不宜太過親近。
因?yàn)槌怂@個老婆子之外,劉萬山這個名義上的舅舅,在一些人生大事上,也是可以為道癡做主,即便是道癡不樂意的情況下。
即便曉得劉萬山是君子,不會如何,可王寧氏也不愿意將劉萬山抬得太高,讓他有資格能壓住孫子。
老人家活了大半輩子,見慣了世態(tài)炎涼,現(xiàn)下孫子不過小小生員,劉萬山或許不會將便宜外甥放在心上;等到孫子科舉成功,入了官場,誰會曉得到底會如何?
不是她這老婆子將人心想的太險惡,實(shí)在是擔(dān)心孫子年紀(jì)小、輩分低,以后吃虧。
即便沒看到那五百兩銀子,可王寧氏絲毫不懷疑劉萬山對外甥、外甥女的關(guān)愛。要是道癡不是嗣孫,也是劉氏所出,她也就不會多此一舉。
反觀崔皓那邊,一絲一毫都不愿意為難外甥,只有縱容與溺愛。
就算是比孫子大十幾歲,又占著長輩的名分,可并不是個有城府的人。老太太相信,舅甥兩個真要有什么意見相左的地方,最后勝出的肯定是孫子,絕對不會吃虧。
饒是曉得崔皓禮不會輕,可看著禮單的時候,王寧氏依舊是變了臉色。
道癡見狀,道:“祖母,可是有什么不妥當(dāng)?shù)牡胤???br>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