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山給外甥留下的是一張八十畝良田的地契,兩百兩銀子,還有一房下人的身契。
道癡本不肯收,劉萬山道:“你年紀還小,本當(dāng)專心志學(xué),不為外務(wù)分心,卻是支撐門戶,委實不易。我是你舅舅,又不是旁人,在我力所能及范圍內(nèi),為外甥盡盡心也是應(yīng)當(dāng)。長者賜、不可辭。你不必擔(dān)心你祖母那邊,老太太是個明白人,不會攔著咱們舅甥親近?!?br>
說到這里,他指了指那盤銀錠,道:“你能想著多為你姐姐置辦嫁妝,是個有擔(dān)當(dāng)?shù)?,不過既是你生母的嫁妝,能贖就贖回來的好。至于這一房下人,是你舅母娘家那邊出來的家生子,即便出京十多年,可也有親戚朋友在京中老宅當(dāng)差,你舅母給你,也是愛惜你。你進京時,帶去使喚,有個跑腿的,不至于兩眼一抹黑。你那邊住不開,就依舊留在這頭,等什么赴京,帶上就是……你那一房下人老的太老,小的太小,實不頂用……”
道癡推不到,只能謝過。
關(guān)于下人問題,他早就想過,可是也沒有法子。宅小屋少,想要添置人,住的緊張不說,老太太還不愿意。
就是崔皓留下的那兩房人,也在新宅待著,還沒有安排差事。
見道癡沒有再啰嗦,劉萬山很滿意地摸了摸胡子。
因這房下人是任氏所賜,道癡少不得又專程謝過任氏。
任氏則吩咐婆子,喚了那一房下人出來,拜見新主人。
那房下人一家六口,男的叫周泰,四十來歲年紀,除了婆娘,還有四個兒女,長子大順十七、八歲,次子二平十四、五,下邊兩個是丫頭,一個十二、三,一個八、九歲。
這一房下人,有健仆,有仆婦,有小廝,有丫頭。就算外九房祖孫兩個不喜歡人多,只留這一房下人在,例外就夠使喚。劉萬山夫婦選了這一房人贈下,也是用心。
周泰一家低眉順眼地給道癡磕了頭,認了新主人。
劉家的親朋故舊不少上門送行,舅甥兩個也就沒有再得說話功夫。道癡同其他人一道,將劉萬山一家送出城后,才又轉(zhuǎn)回城里。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