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讀完兩份旨意,毛澄請世子升座。按照朝廷法制,親王離開藩國,必須要先受了朝廷賜下的金符才能離開藩地,否則就要論罪。
承運殿內(nèi)外,已經(jīng)是一片哭聲。
王府長吏袁宗皋強忍悲戚,請世子升座。
世子升坐,王府與安陸文武大臣侍立,定國公徐光祚進金符。
世子起身親自接過,諸臣見禮。
雖說大家依舊是口稱“殿下”,可意思卻不同。接了這份遺旨,世子就不再是一地國主,而是大明的嗣天子。
王府眾屬官已經(jīng)眼睛發(fā)亮,地方文武也都激動萬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更何況世子得到的整個天子。
未來只憑著他們在安陸或王府為官的履歷,前程可期。
道癡與劉從云、陳赤忠中等,都站在王府屬官之末,可依舊清晰地聽到完整的遺旨。
直到此事,他終于明白為何會有大禮儀之爭,實在是遺旨上寫的不清楚。
只說是“倫序當立”,并未提及過繼到孝宗皇帝名下。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