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請放心,臣既受陛下之命,輔導太子,自當盡心竭力,不敢有絲毫懈怠,若殿下有失,臣亦自當向朝廷請罪?!?br>
太子到底會不會有不虞,朝臣們不知道,但是,這一個甩鍋,一個承擔的姿態(tài),卻是高下立判。
應當說,到了這一刻,無論最終東宮備府的朝議是否通過,內閣的這一場斗爭,都算是徹底畫上了休止符。
俞次輔憑借過人的德性和定力,成為了那個最后的贏家。
士林當中的贊譽和名聲,有些時候,比朝廷之上的升遷罷黜更加重要,何況,這次俞次輔是名利雙收。
雖然東宮的確有課業(yè)繁重的壓力,但是,真以為俞次輔是傻子嗎?無論是授課還是講讀政務,既然成了太子府詹事,俞次輔自然會負起這個責任,若是壓力太大,他自然會稍稍放松。
不然的話,萬一太子真的出什么事,他脫不了責任,還用你朱鑒提醒?
朝堂上各執(zhí)己見,六部七卿一首輔中,禮部,兵部,工部,吏部,都察院,都基本已經表明了態(tài)度。
內閣這邊,因為牽涉到俞士悅和朱鑒之間的爭斗,王翺不便表態(tài),戶部的沈尚書一向是不談錢一切好說,刑部的金尚書日常摸魚。
朝會開到這,應該說局勢已經基本明朗了。
于是,朱祁鈺也就不再沉默,直接開口道。
“次輔能有此擔當,朕心甚慰,東宮備府一事,利弊已明,于尚書所言有理,為全禮制,亦為彰朕奠安國本之意,府坊不可不置,慮及太子幼弱,不必備齊,亦不必令東宮預政,但日常經筵講讀,卻不可廢?!?br>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