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有著6支火槍的擊錘,在扣動扳機、勐然撞擊了下去的時候,敲打出來的微弱火星,未能點燃火藥池中的引火藥。
也就是說,火槍啞火了唄。
原因的話,還是有些越發(fā)大了起來的毛毛雨,所造成的火藥、燧石受潮了。
原本經(jīng)過了狼青的改良之后,大宋新軍的這一種褐貝絲火槍,可是遠遠超過約翰家龍蝦兵的那一種。
龍蝦兵使用的那一種1730年式褐貝絲火槍,據(jù)說正常情況下使用,開火的啞火率可是超過了20%。
大宋新軍這一款,可是只有5%而已。
但是在如今大家的全身上下,包括了槍身都有了一層薄薄水珠子的情況下,火槍的啞火率一下子就多了百分之十幾之多。
若僅僅是這樣,問題也不算太大。
無非是將擊錘搬回去,再開火一兩次就總能打響。
關(guān)鍵的問題是,匆匆扔出去了的七個手榴彈,其中有著兩個落地后,在地上‘吧嗒~’地彈跳了兩下后,就不冒煙了。
更不要說如同其他五個手榴彈一樣,就此地爆炸了開來。
總之,因為好些火槍的啞火,再加上了爆炸的手榴彈數(shù)量也是不夠,那一群三四十個金人騎兵只有著二十幾騎被放倒。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