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敦想通過的是《論語》,試通《禮記》,拉著楊安玄、陶平等人在一起互相問辯。
楊安玄本可明年再通經(jīng),但車胤有言在先,楊安玄要通兩經(jīng)便收其為入室弟子。
而且車胤不準楊安玄投機取巧,今年的通經(jīng)不能通《詩經(jīng)》,而且讓楊安玄必須取為上策前六。
《詩經(jīng)》被否,楊安玄只能選擇《論語》和《尚書》,通經(jīng)不難,要取為上策楊安玄心中沒底,畢竟自己入學尚短,不敢小覤學中師兄。
策試是十經(jīng)助教各準備五十道題,供欲通經(jīng)者作答,取前六為上第,報吏部存檔,作為授官的依據(jù)。
通經(jīng)試安排在大講堂中,車胤和十名助教都正襟危坐,通經(jīng)者依次來到欲通之經(jīng)的助教面前抽取五題作答。
看到不少學子抽到題目后面露喜色,楊安玄不無惡意地揣測著,也不知是押中了題目還是從助教處買得了題目。
陶平抽到題目后面容苦澀,他花五千錢從陳助教上所買的《左傳》試題二十道,只抽中了三道,也不知能否通過。
楊安玄抽好題目開始作答,《論語》和《尚書》是十經(jīng)中他最為熟悉的,題目難不住他,只是楊安玄不想中規(guī)中矩地作答,那樣進前六的希望就難測了。
講堂內一片“沙沙”的作答聲,陸續(xù)有人交卷。楊安玄和陰敦都是試通二經(jīng),等他們起身時講堂內已無幾人。
車胤見楊安玄起身,伸手示意將答卷交于他,不動聲色地看過后才遞給助教。
《論語》助教姓馬,《尚書》助教姓桓,兩人看過楊安玄的答卷皆交口稱贊,稱言之有物、切中肯綮。
楊安玄可是車胤的記名弟子,師傅在座,豈能說其弟子不好。何況楊安玄答的確實不錯,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