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秦軍自商鞅變法,全國只重“耕戰(zhàn)”,其兵力之盛無需多言,常年有數(shù)十萬大軍在編,可偏偏這數(shù)十萬大軍,就選不出哪怕區(qū)區(qū)三千銳士,秦之銳士在最高峰時期也不過一千六百人。
正是如此寧缺毋濫,才更顯其威力。
伊闕之戰(zhàn)中,打得魏軍最后魏武卒倉皇而逃,率先突入伊闕城,打開城門的便是秦銳士;
平巴蜀之戰(zhàn),爬山鉆林為主力鋪路架橋、掃清障礙的是秦銳士;
鄢郢之戰(zhàn)里,秦銳士更是在白起的率領下,幾乎橫掃楚國大地,一舉奪下楚國鄢郢之地,楚王甚至只能遷都以避鋒芒。
哦,對了!武安君白起,便曾是秦軍銳士中的千人隊長。
其戰(zhàn)力之盛,可見一般。
而如今,秦王所派出的五百銳士秦銳士由秦王直轄,便是虎符也無法調動,又被武安君白起全數(shù)調到了西岸壁壘,其重視程度,不許多言矣。
三千五百人,宛如一把鋒利的尖刀,勢要在這黑夜之中,將那壁壘徹底撕碎……
深夜里,匆匆趕到的三千五百精銳已經稍事休息了一個多時辰,也到了與東面胡傷所部所預定的時間。
只見三千五百精銳,全副武裝,各持劍戟弓弩,趁著黑夜,秘密運動到壁壘中部。
正此時,壁壘的東面響起了漫天的喊殺聲——那是胡傷所部依令在東面率先發(fā)起佯攻,吸引趙軍主力的注意。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