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趙括準備潤了。
就在探子回報:北面的秦軍一部約兩萬人馬突然向東、西面秦軍一部約萬人突然向南之時。
此時再不潤,那就真的潤不了了!
即便是用腳后跟想,也知道那北面突然向東的一部秦軍和西面突然向南的秦軍是要去干嘛。
去干嘛?能去干嘛,自然是圍攻魏軍而去了。而消停了一夜的秦軍有此突然的行動,只有一種可能——壁壘和光狼城、界牌嶺的大軍已經、或是即將抵達魏軍的側后。
那么問題就變成了,是魏軍與我們趙軍一起先夾擊攻破秦軍呢,還是魏軍或是自己趙軍頂不住壓力,被秦軍攻破?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也是不言而喻。
先說自己這邊,釘子陣地雖然還在,但自身的兵力已經眼中萎縮,出去開往光狼城的兩萬大軍,所有陣地、輕重傷員加到一起,趙括甚至湊不出六萬能戰(zhàn)之軍,而且?guī)缀鮽€個帶傷,疲憊不堪。
這樣短缺的兵力,這樣危殆的戰(zhàn)力,還要面臨秦軍十數萬大軍的四面圍攻,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個奇跡。至于還能堅持多久,趙括真不知道。甚至,若不是昨日魏軍的及時趕到,此時秦軍或許已經出現在了自己的營門之外也說不定。
在說魏軍那邊。雖然趙括并不知道魏軍強弱分明的特色,但從以往的戰(zhàn)例來看,伊闕之戰(zhàn)也好,華陽之戰(zhàn)也罷,都狠狠地說明著:同樣兵力的魏軍,見到秦軍幾乎沒有一戰(zhàn)之力。
稍稍算一算秦軍的兵力就不難發(fā)現,白起幾乎是調集了十數萬秦軍去進攻魏軍,那么魏軍的兵力有多少呢?趙括在廉頗出發(fā)前便計較過,來援的魏軍十萬是底線,但十五萬或許就是我魏軍的極限了。
如此一來,一旦秦軍抵達,魏軍的失敗幾乎是必然的了。
那么接下來,唯二的問題就是魏軍還能殺傷多少秦軍,以及能夠堅持多久了!
趙括掰起手指慢慢算了筆帳,自開戰(zhàn)一來,自己前優(yōu)后劣,但總算也用麾下二十多萬趙軍的性命,硬生生磕下了秦軍二十多萬大軍,戰(zhàn)損比幾乎就是一比一;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