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唐朝這一朝,老是有“弒君殺兄殺父”的橋段的癥結在哪,還不是玄武門外的那一夜?
簡單來說:錯過了長平之戰(zhàn)的虛弱期,趙括要么準備好雪藏數(shù)載,再出山,再打一次比之長平之戰(zhàn)還要艱難的大戰(zhàn),要么做好“得位不正”的準備......
趙括的志向,呂不韋早有所知。如今的擔憂,趙括也不準備瞞著呂不韋,畢竟這個麻煩可是呂不韋惹來的。
“軍師所言并非沒有道理。”趙括稍作躊躇狀,繼續(xù)說道:“只是若失此良機,恐再難有機會回返邯鄲,即便再有機會,或又已是傾頹之時。說實話,長平之戰(zhàn)雖勝,卻是運氣使然,吾實在不愿再重蹈覆轍也。
其次,吾若久在代北,邯鄲城中,雖有藺上卿與平原君二人坐鎮(zhèn),然藺卿體弱,往往難于出面,平原君一人往往獨木難支,長平之草率收尾便是明證。若是拖延日久,恐朝堂有變也?!?br>
呂不韋聞言,微微一愣。
一愣于趙括的思維跳躍之快,剛剛還在討論為君之道,忽然間又跳到了對胡作戰(zhàn)之上,或許這就是大領導的思維吧——總是出人意表。
二愣于趙括態(tài)度的轉變之快,明明前面還在商議要如何圍殲,自己稍稍一勸說,竟然就真的被自己說服了?呂不韋倒不擔心這是趙括耳根子軟的緣故,畢竟能在長平之戰(zhàn)中力挽狂瀾的人,耳根子勢必不會軟。
只是呂不韋也有些驚訝于自己的說服能力。
震驚之余,呂不韋顯然對此也早有準備。
“主公勿憂!且聽屬下分析一二?!眳尾豁f笑著說道,只要趙括能夠松口推遲大規(guī)模的殲滅戰(zhàn),其他的都好說。
“其一,此時并非燕軍南下之最好機會。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