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能倒,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趙國,一旦自己倒下,朝廷將徹底地淪為樓昌等佞臣的朝廷,那么趙國距離亡國,或許也就不遠(yuǎn)了。
而自己不倒下的前提,便是不能將趙王給徹底得罪慘了,尤其在面對這樣已經(jīng)無力挽回的局面之時,順從趙王,或許是唯一的辦法。可是,這唯一的辦法之后呢?
平原君很清楚,一次的妥協(xié),換來的絕不是互相的體諒,只會是步步的后退,這就是殘酷的政治的斗爭???,即便如此,平原君也只能忍下去。忍到......
聽著平原君的話,趙王顯然是志得意滿,當(dāng)即便捋了捋自己并不算長的胡須。
“如此,邯鄲城的防御,平原君還需負(fù)起責(zé)任來。征兵之事也要立即著手。”趙王隨即又給了半個甜棗道。
“微臣領(lǐng)命?!逼皆⒓创饛?fù)道。
平原君很清楚,這無非又是這位趙王所謂的平衡之術(shù),不過這城防不給自己,又能給誰呢?樓昌嗎?
但即便平原君知道這是趙王略顯無奈的平衡,他還是欣然地接受了,無他,趙國需要他接過這個艱巨的任務(wù),而自己多征一個兵,多打造一桿弓箭,或許趙括的勝算也就多一分。
于是,一場小范圍內(nèi)的朝議,在各方皆滿意的狀態(tài)下落下了帷幕。而平原君和平陽君也隨即各自忙碌了起來。
其實,趙王也好,樓昌和平原君幾人也罷,顯然都有些“多慮”了。對于如今的趙括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違抗王命的可能。
甚至,趙括還要大大地感謝樓昌提出的建議——調(diào)他率代郡軍力回援,而不是令田單率領(lǐng)河內(nèi)郡的將士們回援。
否則,他在河內(nèi)的屯田事宜勢必大受影響。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