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是趙國不會分兵去協(xié)助韓之國運糧。
不過,如果趙軍遣大兵而為韓之國運糧,或許也不是件壞事,到時候王龁將軍再襲擊下魏國的糧道,趙國又該如何,還有楚國那漫長的補給線,趙軍想要全都照顧,就更難了。
甚至,如果趙國真的敢以大軍出擊,跟聯(lián)軍打一場野外的決戰(zhàn),秦王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屠愛卿,你以為如何?”秦王倒也沒有就此拍板,畢竟要說服韓國退軍還得看屠賈的,自然秦王便問起了屠賈的意見。
只是,屠賈還能說什么?
提出建議的是他的頂頭上司相國范睢,王上您更是以“精妙”二字對其做出了論斷,那咱一個區(qū)區(qū)的負責外交事宜的大夫還能說什么。
況且,這也是目前唯一的辦法了。要是自己說此計不行,王上非讓自己想一個辦法出來,怎么辦?
能做外交使臣之人,心眼那都是靈泛得很的。當然了,同意歸同意,責任還是要甩脫的,話自然也不能說得太滿。
模棱兩可,這是一個優(yōu)秀的外交家所必須得基本技能。
當即,屠賈便雙手抱拳答道:“若是王龁將軍能依計,斷韓軍糧秣,使聯(lián)軍離心,微臣當有八成把握勸得韓王撤軍而去。至于反戈一擊,則需以戰(zhàn)場形勢而定?!?br>
顯然,屠賈的一句話幾乎將自己身上的責任給甩得一干二凈。
斷韓軍糧草這個事還算能夠量化,可是聯(lián)軍離心的這個事情,根
本就沒法證實,或許只有韓王同意撤軍了,才能證明聯(lián)軍離心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