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時不時來個小陷阱,再時不時來個羅網(wǎng),別說連累鎮(zhèn)國公府,就連她自己的兩個孩子,都不見得保得住。
所以,賢妃不愿意斗,不愿意進宮,可事與愿違,什么都沒得選,只能進宮,只能永遠地爭斗下去。只有這樣,肅宗才會放心,只有肅宗放心了,鎮(zhèn)國公府的日子,才會稍微好過一些。
賢妃是無奈進宮,斗與不斗根本就沒得選擇??闪硗庖晃磺昂竽_進宮的敬妃李挽,卻是立場鮮明地進了后宮。
李挽的父親李信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在肅宗登基后不久,就進了內(nèi)閣。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宗一朝的幾個內(nèi)閣大學士,在肅宗登基之后,也都請辭致仕了。
肅宗壓了幾次請辭的折子,最終皆大歡喜地放了他們告老還鄉(xiāng),啟用了自己的人進內(nèi)閣。
只是,內(nèi)閣關(guān)系重大,能進內(nèi)閣的,最年輕的,都差不多四十多歲了。而熬到這個年歲的臣子,多半都有自己的想法。而肅宗登基的時候,不過二十七八歲,怎么可能牢牢掌握這么一幫老頭子呢。
太宗一朝的內(nèi)閣雖然散去了,可新進內(nèi)閣的大學士,一個是前任內(nèi)閣首輔王叔平的弟子,一個是前任次輔孫友亮的弟子李信。
而現(xiàn)任的首輔霍君實,既是帝師又是大儒,一個尊師重教的名頭壓下來,肅宗根本就奈何不得,動彈不得。
還有一個吏部尚書湯懷瑾,白發(fā)巍巍,一旦事情不利于他的時候,湯懷瑾就開始裝聾作啞,不是聽不見了,就是臥病在床了。一旦事情明朗,這老頭子比十七十八歲的少年人還迅猛。肅宗到現(xiàn)在,也抓不住湯懷瑾的把柄,只能忍氣吞聲。
內(nèi)閣五人里面,只有次輔胡士亮,是東宮舊臣出身,只聽肅宗的。可胡士亮一個人,也是獨木難支,十分為難。肅宗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即使胡士亮力支持,內(nèi)閣里那幾個老頭子一票擬,最后也會泡湯。
為了平衡內(nèi)閣勢力,肅宗好容易拉攏了李信,收了他的女兒李挽進宮。為了敬妃李挽,李信不得不站到了肅宗一邊。內(nèi)閣里面,勉強算是有了兩個肅宗的人。政令也比以前,更為順利了一些。
李挽比賢妃謝纖柔遲一年進宮,進宮之后先是生了個五公主,隔了兩年,再生了一個八皇子,坐穩(wěn)了四妃之一的寶座。
如果說,德妃和淑妃是肅宗的錢袋子,那么賢妃和敬妃,就是肅宗挾制文武百官的利器。鎮(zhèn)國公府是武將之首,肅宗有了賢妃,就控制了鎮(zhèn)國公府謝家。而敬妃,雖然只是內(nèi)閣大學士之女,卻很巧妙的平衡了朝中文官的明爭暗斗。
所以,怎么看,肅宗的這四個妃子,誰的出身都不簡單,對肅宗的帝王寶座,也都貢獻不小。而這一點,恰恰是鄧皇后最缺少的。鄧家除去是鄧太后的娘家,肅宗皇帝的外家,別的,幾乎一無所有。
而這四位妃子,誰膝下都有兒女,而這些皇子的年齡,跟太子之間,相差不大。這樣一來,太子的位置,怎么可能做的安穩(wěn)。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http://m.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