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各大皇朝當中,除了大漢,便屬大宋朝中,關(guān)系最為復雜,官員之間,相互傾軋內(nèi)斗,幾乎是最尋常不過的事情。
大宋江湖,佛門動作雖小,但是對整個大宋江湖,幾乎是一言而訣,影響力根深蒂固,不過幸好,佛門沒有插手朝堂。
但是誰都能看得出來,佛門的野心絕不會僅限于江湖,結(jié)合佛門與慕容家來往密切的信息,便很容易看出,佛門大概是想在大宋,如同支持楊堅一樣,重建一國,背后掌控。
而大宋朝堂,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自立為王,而后擴充實力,一舉登基為皇,但是他的手下,盡皆是手握大權(quán)的大將,趙匡胤為了穩(wěn)固政權(quán),杯酒釋兵權(quán)。
在當時看來,那是最好不過的選擇,甚至傳為佳話,因為就算趙匡胤削弱手下大將的實力,也有不少大將可用,根本不成大影響,還能集中權(quán)利。
但是而后,趙匡胤為了穩(wěn)固皇位,大肆招攬儒家高人,掌控朝堂,提升文人地位,事實上,在趙匡胤的年代,這也并不為過。
但是后來,趙光義上位,皇位來路不正,多少有些忌憚那些跟隨趙匡胤的武將世家,再一次提升文人地位。
這就導致大宋朝堂極不平衡,文人掌控的權(quán)利,遠大于武將,而且趙光義登基之后清理朝堂,多少為后面大宋官員之間的相互斗爭埋下伏筆。
而趙恒上位之后,再一次清洗朝堂,幾乎是讓朝堂之上,復雜無比,暗中不知道被人拉攏過去多少棋子,其中有其他皇室弟子的,有儒門的、道家的,更有被別國拉攏的。
時至如今,大宋已經(jīng)到了一個不得不重新洗牌,破而后立的階段,如若不然,以這種狀態(tài)的大宋,在未來的大爭之世中,根本沒有希望爭奪那最后的位置。
這也是為何,朱斌敢于以這種辦法針對狄青的緣故,要亂,就讓他亂得徹底,不光是狄青,就是楊家將、岳飛這等大將,若有機會,朱斌也會添加一些手段進去。
能成則成,不能成也是無礙,只要能大幅度的削弱大宋,朱斌自然愿意嘗試一番。
在趙敏無奈卻又帶有一點驚奇的看著朱斌的時候,襄陽城城主府中,狄青一人獨處于房間當中,皺著眉頭仔細的思索。
只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狄青怎么也想不到朱斌的目標竟然是針對他。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