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也是要上戰(zhàn)場的”
“我在給你配個帳前參謀,你可要好好表現(xiàn)啊,不要辜負我對你的期望啊?!?br>
就這樣,路尋出了宮,糊里糊涂的升了官,他也不知道朵神衛(wèi)是哪支隊伍,他只知道戰(zhàn)場沖殺的日子要來了。
第二天,調(diào)動的詔書就下達了,路尋還是問了宣旨的太監(jiān)才知道朵神衛(wèi)在京城的駐地。到了駐地路尋才知道皇帝給了他一只怎樣的隊伍讓他帶,朵神衛(wèi)全是騎兵,皆是精銳,上馬射箭,下馬沖殺,樣樣在行。這就是明擺著要讓路尋帶軍直入漠北,跟漠北騎兵對沖,但這也可謂是如了路尋的心意,他可不愿枯燥的守城,皇帝給他配的參謀也到了,白白凈凈的,看著也就十八九,像個文弱書生,名字聽起來也很草率叫尹三,路尋并沒有瞧不起他,畢竟軍師也不需要威猛大漢,會動腦玩陰招就夠了,何況還是陛下指派下來的,定是像他這般有些本事的。但路尋還是問了個關鍵問題。
“會騎馬嗎”
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路尋的心就完全放下了,一支全是騎兵的隊伍,要是軍師不會騎馬,那會影響整個大軍的行軍速度,影響整個戰(zhàn)略部署,到時候還得給他配個馬車,這仗就難打了。
長安帝點完將后,便命令大軍分批出發(fā),說是大軍,其實只有不到幾萬人,加上京城大三營中的三千營全部,神機營部分,合到一起不到十萬人,但都是精兵悍將。長安帝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趁冬去春來,漠北的草原剛剛返青,馬匹熬過一個冬天還未貼膘,速戰(zhàn)速決。畢竟中原還沒太平幾年,經(jīng)不起常年征戰(zhàn)。
路尋統(tǒng)領的朵神衛(wèi)是和三千營一起出發(fā)的,三千營提督是個膀大腰圓跟趙虎體型差不多的壯漢,連他座下的馬都比平常將士的馬要高大許多,兵器是把長戟,馬上還掛著大弓,腰間別著寶刀,一身鎖子甲耀耀生輝,頭頂銀色戰(zhàn)盔。反觀路尋就簡單許多,只有腰間一把寶劍,一身皮甲,手里的騎槍還是副使強賽給他的,說騎士沒有了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說的路尋都不好拒絕。
三千營也都是騎兵,但是輕重騎兵混摻,平常士兵的打扮跟那位提督也沒差,皆是全副武裝的騎士,因為裝備穿身上到時候有特殊任務換裝也方便。而朵神衛(wèi)都是輕騎兵,甲輕,而且弓也比重騎兵的弓小很多,朵神衛(wèi)在戰(zhàn)場上定位就是深入敵區(qū),探查敵情,然后再由三千營收場。
所以路尋也知道跟這位提督搞好關系有多么重要,他雖然不敢故意丟下路尋的隊伍,但是故意晚來幾分,事后誰也挑不出毛病。平常日子的幾分可能并不會右左什么,但是戰(zhàn)場上的幾分代表的就是一支隊伍的傷亡人數(shù)。于是在漫漫的行軍路上,路尋盡量搭著話,提督也沒想的那么傲慢不可交,他也很愿意跟路尋搭話,這不光是因為路尋年輕有為前途無量,更是因為他們與朵神衛(wèi)那是兩個緊扣的環(huán),不是只有路尋擔心戰(zhàn)場上出問題,他這提督同樣也擔心,既然人家路尋主動示好,那他有哪有冷落人家的道理,兩者配合好了一起升官發(fā)財,兩者要是沒配合好就一起秋后處斬,他還是知道這簡單的道理。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http://m.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