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大勢力而言,就更是如此。合適的制度才是一個勢力能夠支撐下去的根基所在。
“開府建制,將來必然要走上運朝之路,既然如此,臣以為,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以王朝制度來劃分職權(quán),將來無需過度,直接就能順勢晉升?!?br>
“各大王朝的制度演變,其實,最終大同小異,都是按照勢力所需,設(shè)立職權(quán)。其中,三省六部制是極為成熟的一種制度。我們現(xiàn)在或許不需要完整的三省六部,依照所需,建立相應(yīng)的職位?!?br>
李鶴年開口說道。
事實上,華夏一脈,自古以來一個個王朝的演變下來,最后幾乎都是以三省六部制最為成熟??胺Q是封建時代中最完善,最杰出的體制。
三省六部制是極為嚴密的中央官制。
在歷史上,它確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三省指內(nèi)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這套體制的存在,讓整個官僚機構(gòu)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
又將原先宰相,也就是丞相的權(quán)力一分為三,三高官官的品級又較低,這就削弱了相權(quán),加強廠皇權(quán)。
在秦漢,丞相協(xié)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處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每當皇帝無能,丞相就可能專權(quán)。當年的曹操作為丞相,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各種宰相專權(quán)的例子不勝枚舉。
三省六部制的設(shè)立,三分相權(quán),直接有利的解決了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矛盾,加強了皇權(quán),同時擴大了議政人員的名額,收到了集思廣益的效果。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