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坐下,李易展開地圖,指著幾個重要的戰(zhàn)略要地說道:「依照我的計劃,我們將分三路出擊:岳將軍,你率主力大軍從東北方向進攻,直取金軍重鎮(zhèn)大名府;韓將軍,你率水軍從長江入海,牽制敵軍海防力量;而我,則帶一支輕騎兵,從西北方向突擊,襲擾敵後,切斷其補給線。」
岳飛聽罷,贊同地點頭:「此計甚好!大名府乃金國在北方的重鎮(zhèn),一旦奪取,便能重創(chuàng)敵軍士氣?!?br>
韓世忠也表示同意:「我水軍雖不JiNg於陸戰(zhàn),但可迅速機動,封鎖敵人海上通道,為你們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
李易看著兩位將軍,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好,既然如此,那我們便開始行動吧!我會負責向朝廷籌措錢糧,同時整頓兵馬,做好戰(zhàn)前準備?!?br>
不久後,李易便開始了一系列的籌備工作。他一面加強各地的軍事訓練,提升士兵的戰(zhàn)斗素質(zhì);一面四處籌措錢糧,確保前線部隊的補給充足。他的辛勤努力和縝密計劃逐漸贏得了朝野上下的認可,更多的大臣和將士開始相信北伐之戰(zhàn)的勝算。
然而,李易也意識到,這場北伐不僅僅是戰(zhàn)場上的較量,更是一場政治斗爭。許多中立的官員仍在觀望,懷疑此次北伐的成效。為了爭取更多的支持,李易決定向朝中的保守勢力施加更大的壓力。
一天清晨,李易攜帶了北伐計劃書,來到了大殿上。大殿內(nèi),群臣正進行日常的政務討論,李易突然站了出來,朗聲道:「諸位大人,今日臣有一事稟奏?!?br>
眾大臣紛紛轉(zhuǎn)頭看向李易,有的心知肚明,有的卻露出疑惑之sE。李易不待他們反應過來,便展開了計劃書,直截了當?shù)卣f:「今日我來,是要再次闡述北伐的必要X。我們不能再猶豫,不能再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一位保守派的老臣冷哼一聲,反駁道:「李易,北伐之事你已經(jīng)說過多次,陛下也已同意。如今我們需謹慎行事,你何必如此急切?」
李易毫不示弱,正sE回答:「大人,正因為我們不能再拖延,戰(zhàn)機稍縱即逝。金國雖強,但目前內(nèi)憂外患,正是我軍反攻之良機。若再猶豫不決,後果不堪設想!」
另一位大臣冷笑道:「年輕人果然血氣方剛,但你可曾想過,一旦戰(zhàn)事失利,我大宋如何承擔這個代價?」
李易目光如炬,語氣堅定:「大人,若我們一味退縮,不敢進取,那麼最終承擔代價的,將是千千萬萬的百姓!戰(zhàn)爭的風險固然存在,但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慎重籌備,做到萬無一失!」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