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月余,“銓道會”臨近收官,除卻荀申之外,所有對手都一一相見,相繼斗過。
歸無咎終于確信:御孤乘,的確是因為什么意外的原因,“失約”未至。
這一日午時。歸無咎坐在云臺一側(cè)的秋千上,靜觀天氣清和,白云變幻,草木搖曳,飛鳥時聚時散,儀態(tài)分外的平靜安詳。
身畔不遠處,黃希音騎在姜敏儀的肩上。她小腮幫子已然鼓鼓囊囊,兀自伸手摸著什么東西塞進口中。
仔細一看,她所食的約莫是一種紫色的漿果,空氣中也彌漫著特有的馨香,摻雜了一絲酸味。此物盛在一只碗口大小、竹篾編就的小框里,掛在姜敏儀的脖頸上,供黃希音不斷取食。
忽忽數(shù)月,黃希音也已經(jīng)是真氣二重境修為。
說來也奇怪,姜敏儀對于黃希音,固然有著難以自禁的好奇與欣賞。但是表面看來,無論是修行還是起居,姜敏儀對于黃希音都是采取一種稍稍保持距離的旁觀態(tài)度。
似乎在欣賞一株小花小草的茁壯成長,遠觀而不褻玩,并不過分狎昵。
但是冥冥中卻有一種引力。小家伙和姜敏儀的關(guān)系卻愈發(fā)親密了,如水之就下,渾然天成。
歸無咎旁觀者清,卻知黃希音雖然與自己師徒名分已定,但是在她幼小心靈的深處,自己既是師父和榜樣,又是挑戰(zhàn)的對象,攀登的目標。這種情懷與姜敏儀的立場,自有殊途同歸之處。
當然,這個道理,以黃希音當下的智力,是無法精確自知的。體現(xiàn)在外的,無非是大而化之的“性情相投”而已。
此時,姜敏儀知道。歸無咎看似閑適平和,其實是在調(diào)和心境,準備著與荀申的最后一戰(zhàn)。因此與歸無咎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間距,以免他受到干擾。
不想歸無咎主動招了招手,喚她到近前來。
歸無咎笑言道:“對于三日后與荀申的一戰(zhàn),敏儀你怎么看?”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