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的話,讓郭嵩燾的心里微沉,片刻后才說道。
“此事暫且不提,說實話,對那位皇帝我可是好奇的很啊。”
好奇,怎么能不好奇呢?
不僅僅是因為南華的兵強馬壯,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原因——左宗堂、王有齡他們居然都投奔了南華。
南華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才會吸引他們來投奔?
“不同之處在什么地方?縱觀歷史,我們這個民族從來都是有著海納百川熱愛學習的民族,我們從不曾排斥過外來文化,也不曾守舊自居,姑且不說先秦時胡服騎射,就拿明代時明人與西方之間的交流中,明朝士人是什么樣態(tài)度?利瑪竇就曾在書中記述了中國人的強烈“好奇心”,“好像發(fā)了狂”,來訪者絡繹不絕,就是想了解西方的事情。不能和他見面的人則通過書信來往,他收到很多信件,有的人完全不認識,但樂于在信中和他探討天主教、科技等各方面的話題。一個民族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且滿懷激情是難能可貴的?!?br>
面對前來拜訪的郭嵩燾,朱先海雖然有點兒好奇,但在面對他的問題時,還是直接告訴了他答案。
“我們再看如今的中國又是什么模樣?國人面對洋人、火車、電報等新事物時的恐慌、敵視、愚昧的拒絕,教人疑惑他們何以至此?這個細節(jié),卻可以告訴我們,在滿清的幾百年治下,中國人的素質下滑了多少?一個曾經充滿好奇、熱愛學習的民族,是怎么淪落到如此保守,故步自封的地步?”
面對這樣的問題,郭嵩燾的心里立即掀起了一陣前所未有的波瀾,他自己何嘗不是保守的受害者,就連他奉命出使歐洲,也被副使劉錫侯以及朝中保守派橫加指責。別說他了,就是李合肥在徐州、海州等地辦洋務,那些保守派的刁難與指責從來都不曾停止過。
受到這么多掣肘,又怎么可能富國強兵呢?
透過窗戶看著窗外的海港,朱先海并沒有理會神情極其不自然的郭嵩燾,他只是端著一杯紅酒悠然自得的品了品,然后淡淡說到。
“我覺得你如果真的想要答案,就去南華自己親眼看看,看看那里然后再做評價,你和左宗堂是朋友,我想在他那里,你一定也能知道答案?!?br>
郭嵩燾也算是人才??!
不過作為出使歐洲第一人的他,結局并不太好,在保守派的打擊下,不但很快就黯然歸國,甚至就連他稱病還籍回到湖南老家時,也被老鄉(xiāng)們大罵“勾通洋人”,并將此類的標語貼在大街之上。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