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畔,印刷作場邊,校書局內(nèi),身兼多職的中書舍人顏之推,看著書架上放滿的樣書,只覺有些頭疼。
隨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日漸推廣,以及紙張價格的不斷下降,各類書籍刊物的“發(fā)行量”大增。
又有“報紙”這種新式刊物,對時效要求很強,使得建康印刷作場日夜忙碌。
作場每天都要對大量書籍“定版”,然后開始大批量印刷,但·定下的“初版”所印樣書,需要校書局來校對,所以校書局的員工每天都很忙。
顏之推感覺手下校書人再多,都忙不過來。
校書,光識字還不行,因為僅僅識字而不通典籍的話,只能分辨錯字,而難以分辨別字。
所以,校書員的數(shù)量有限,但工作量很大。
因為現(xiàn)在已到午時,是用餐時間,校書們都已經(jīng)“下班”,去食堂用餐,所以廳內(nèi)沒幾個人。
他左看右看,確定沒什么人,麻利的從腰間拿出一個扁扁的酒壺,擰開蓋子后,喝了兩口。
美酒入口,只覺神清氣爽,頭也不疼了。
把蓋子擰上,將酒壺放回腰間,顏之推對當(dāng)值的吏員交代了幾句,隨后向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他作為主官,自然有人送餐到他辦公室,用餐完畢后,在隔間小憩一會,以便抖起精神,繼續(xù)后邊天的工作。
坐在書案邊,看著堆積如山的書籍,顏之推默默掏出酒壺,又喝了兩口。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