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問道:“書院?是那座儒家七十二書院之一的觀湖書院嗎?”
宋雨燒唏噓道:“是啊。寶瓶洲千年以來,山上山下大致上相安無事,這都是書院的功勞。只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劍水山莊卻有可能站在了觀湖書院的對立面。一旦書院的夫子先生們露面,山莊恐怕就要如同這支朝廷兵馬般人心散盡,山莊的百年聲譽會毀于一旦??!”
陳平安對于觀湖書院有些印象,一是這座書院,跟齊先生創(chuàng)立的原山崖書院齊名;二是嫁衣女鬼那樁風(fēng)波后,在一起從大隋返回黃庭國的途中,少年崔瀺閑來無事,便提起過一些匪夷所思的內(nèi)幕,這些內(nèi)幕與觀湖書院的讀書人有關(guān)聯(lián);最后就是觀湖書院的那名君子第一人——崔明皇,曾經(jīng)代表寶瓶洲儒家進入驪珠洞天。
但是為何敢于大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的宋老前輩,提起書院的時候,會是這般復(fù)雜的情緒。
宋雨燒自嘲道:“面對書院,束手就擒不至于,拼死一戰(zhàn)也沒膽量。愁啊!”
陳平安不太理解。
宋雨燒仿佛看穿少年的心思,雙手負后,在山林間放緩腳步,望向稀稀疏疏透過樹葉的陽光,像一粒粒金子撒落在地上。沉默片刻的老人,最終無奈道:“難道你不知道,書院先生們的言語,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嗎?我曾經(jīng)親眼見識過一名觀湖書院的賢人,年紀輕輕,就能夠讓彩衣國劍神出門遠迎,與他討教道德學(xué)問。年輕賢人高冠博帶,與那蒙學(xué)稚童一般的劍神相對而坐,那份巍峨氣度,真是另一種無敵?!?br>
宋雨燒笑了笑:“所以說啊,一百個一千個宋雨燒,都敵不過書院夫子的一句‘你錯了,你當(dāng)罰’?!?br>
陳平安問了一個問題:“那如果書院的夫子先生們,說得沒有道理呢?如果君子賢人也犯了錯,應(yīng)當(dāng)如何?”
宋雨燒笑道:“上邊自有圣人教誨。”
陳平安拎著一個大將軍的脖子若有所思,后者雙腳拖曳在林間地面上,簌簌作響。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xué);http://m.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