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審大小。對錯有大小之分,便需要將法家之善法和術家之術算這兩把尺子借來一用。
第三篇,定善惡。以禮儀規(guī)矩作為根本準繩,結合各地鄉(xiāng)土風俗人情,以及人心道德,定人是非和功過,捫心自問善與惡。
第四篇,知行合一!錯則改之,無則加勉。
僅是這四篇內容,詳細鋪陳開來,陳平安就說了一個時辰之久。
“這門順序學問,是頂好的學問,可想要起而行之,處處合乎學問宗旨,何其難也!
“之前不知道為何文圣老先生要勸我喝酒;不知為何左右一劍劈掉雨師神像,講也不講道理,就又一劍鏟平了蛟龍溝;更不知道為何鐘魁身為君子卻如此不像一個書院君子;為何心相寺老和尚會說這個世界虧欠著好人;為何老道人帶著我看遍藕花福地,總是好人難得好報,惡人難獲惡報?!?br>
在說道理的過程中,陳平安常想要將學問與處事并舉,做到言行合一,可是說著說著就會開始自我否定,告訴桌對面那位聚精會神豎耳聆聽的水神娘娘,他覺得自己琢磨出的道理仍是太小,尤其大是大非之外的復雜善惡、細微人心,遠遠沒有資格去蓋棺定論。
陳平安坐在那里,很多時候都在自言自語。
又是一個多時辰,光陰如碧游府外的江水緩緩流逝。水神娘娘早已站起身,恭敬肅立,微微躬著身子,如學生聆聽夫子教誨,銘記在心,不敢錯過一字一句。
裴錢趴在桌上,臉頰貼著桌面,望著一口氣跟別人說了那么多大道理的陳平安,好像聽進去了,又好像心不在焉。
陳平安說他之前不明白很多事情,其實小女孩裴錢也不明白,更不明白。
為何天大地大,對誰都講理、和氣的陳平安,獨獨對她那么不好,對她脾氣最惡劣?可她還是會覺得待在他身邊好,比起當年她一個人在南苑國京城像個小小的孤魂野鬼,年復一年飄來蕩去,總覺得哪天凍死了餓死了就拉倒,要好太多了,所以她哪怕挨罵挨打,也覺得……沒什么委屈。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