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說道:“一次十六人,可以分別騎乘蛟龍,無視小天地禁制,順利進(jìn)入龍宮洞天。這也算是水龍宗的噱頭?!?br>
李柳率先走上一條蛟龍的頭顱。
陳平安依樣畫葫蘆,抬腳跨上云霧中白龍的頭顱,輕輕站定。
剛有人后到高臺卻打算要爭先,高臺上便浮現(xiàn)出一個(gè)青衣神人的縹緲身影,說道:“底下便是潭坑,尸骸皆是爭渡客。生死事大事小,諸位自己掂量?!?br>
大概只有陳平安察覺到這個(gè)青衣神人的站立位置,距離李柳最遠(yuǎn)。
十六條水運(yùn)化成的雪白蛟龍開始緩緩升空,剛要破開厚重云海,讓乘客依稀見到一粒高懸天幕的金光,便是毫無征兆一個(gè)驟然下墜。四周云霧茫茫。
李柳駕馭腳下蛟龍,來到陳平安身邊,微笑道:“頭頂那粒金光,是濟(jì)瀆中祠廟香火精華凝聚而成的一輪大日雛形,亦是水龍宗的根本之一,不過進(jìn)展緩慢,因?yàn)椴坏闷浞?,坯子打磨得粗糙無比,一開始就走了歪路,按照祠廟如今的香火積攢速度,再給水龍宗一萬年光陰,都不成事。水龍宗修士想要在龍宮洞天自造日月的可能性,比起從醇儒陳淳安肩頭搶來那對日月,還要小很多?!?br>
陳平安仰頭望去,唯有高不見天、下不見底的云海,不見那點(diǎn)金光。
陳平安自言自語道:“換成我是水龍宗修士,會是同樣的選擇吧,哪怕只有這一粒光亮,也愿意一直積攢香火。”
李柳說道:“陳先生,修道一事,跟武夫修行,還是不太一樣,不是不可以講究滴水穿石的笨功夫,可一旦修道之人只講求這個(gè),就不成,練氣士哪怕長壽,依舊經(jīng)不起山中枯坐幾回?!?br>
陳平安點(diǎn)頭笑道:“記下了?!?br>
約莫一炷香后,云霧蛟龍輕輕一晃,四爪貼地,四周云霧散去,眾人視野豁然開朗。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