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紙袋放進抽屜里,姜萱抓心撓肺,忍不住,悄悄摸摸拆開紙封,抽出了一個小小的信封,還有一份青年報紙,再沒別的東西了。
再悄悄拆信封,一張面值五元的人民幣安安靜靜躺在里面,姜萱樂得差點原地蹦起。
打開信件,只有簡短的一段通知。
“姜萱同志,感謝您的踴躍來稿,稿件已被青年報刊錄用,最新報刊隨信附上?!?br>
右下角署名是青年報刊編輯部。
信件底部還有一句口號標(biāo)語,“響應(yīng)祖國號召,百花齊放,百家爭鳴?!?br>
姜萱歡欣雀躍,低頭看著寄來的青年報紙,當(dāng)初寫的稿件被刊登在報紙的一個角落版塊,位置很偏,但拿出去也足夠吹牛了。
可惜她要低調(diào),不能隨便說出去,畢竟五塊錢的稿費也不少了。
怪不得說知識分子容易賺錢呢。
當(dāng)初投稿的時候,姜萱專門強調(diào)了刊登要用筆名——林萱草,姜母姓林,這個算是姜萱的另一個名字。
這樣就不用擔(dān)心周圍的人知道自己投稿賺錢了。
姜萱按捺住喜悅,算了算上海寄信的來回時間,將近半個多月,速度未免太慢了。
轉(zhuǎn)念又想到這個年代的交通條件,算了,信件走得慢也是情有可原。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