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在心中已經(jīng)可以客觀的看待國內外的區(qū)別。
目前來看,漢城東大門的人群衣著的確要洋氣許多,而且這里的店鋪里陳列的東西看起來都非常有吸引力,讓人有很大的購買欲望。
在國內似乎就沒有這么多的選擇,衣裳看來看去也就是那些款式。
就像那天在批發(fā)市場一樣,胡蘭挑選的那些衣裳,已經(jīng)是當時批發(fā)市場當中看起來比較順眼的衣裳,然而當她穿到這個地方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土。
胡蘭并不知道在國內的那種消費叫被迫消費,也就是說在衣食住行上必須要花錢,在沒有太多選擇的情況下就只能被迫的選幾樣,自己能看得入眼的進行購買。
這樣的大環(huán)境,其實是非常難以刺激人群的消費欲,也就是把他們錢包里的錢掏不出來。
周良安現(xiàn)在做的生意就是讓他們不花錢就會感覺吃虧了,比如隨身聽,又比如電視機,再比如即將改變音響制品走向的VCD機……
現(xiàn)在教胡蘭做的事,也是為了讓老百姓舍得花錢,大手大腳地花錢。
“你不會是讓我大老遠的專門跑到這個地方來進貨,拿到國內去賣吧?”
“你說的那個叫進出口生意,就憑你也配?”周良安說話的時候還忍不住的打擊一下胡蘭。
不過胡蘭這個時候像一個虛心求教的學生,顧不得跟周良安急眼。
周良安看她沒發(fā)火,就說,“你只需要記住這些服裝的款式,然后回到國內,用你自己的筆畫出來,再生產(chǎn)出成衣,國內的市場就被你搶先一步抓在自己手里了,怎么樣,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你是讓我抄襲?”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