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傳統(tǒng)的工場一樣,馬氏工場也是實行前店后坊,門很小,進去后便是一處寬大的廳堂,現(xiàn)在已是黃昏時分,廳堂里冷冷清清,沒有貨,只有一座長長的柜臺,可以想象白天柜臺前商人洶涌的景象,可現(xiàn)在,只有一個伙計坐在柜臺后打瞌睡。
“有人嗎?”
吳縣令在柜臺上重重一敲,伙計嚇得跳了起來,“有!有!客人要買什么?”
當他看清來人居然是縣令,嚇得立刻結(jié)巴起來,“縣、縣老爺稍候,我去找東主來?!?br>
他一溜煙向后面跑去,吳縣令苦笑一聲,對李慶安道:“使君,這馬氏工場是開元二年,由本縣的大商人馬德裕建立,剛開始只有織機二十張,開元二十三年,他的三個兒子接手工場后,一步步做大,現(xiàn)在有織機兩百張,蒲昌縣和高昌縣的綢緞紡織都被他們獨占了?!?br>
李慶安沉吟一下,問道:“蒲昌縣除了這一家工場,還有別的工場嗎?”
“還有幾家釀酒的作坊,最多雇工人十幾人,像他們這樣雇工人四百人的,絕無僅有?!?br>
正說著,大堂后面?zhèn)鱽硪魂嚰贝俚哪_步聲,一名中年男子快步走了出來,老遠便拱手笑道:“吳縣令怎么有時間光臨小店?”
“這是三兄弟的大哥馬靈風,負責賣貨和對外打交道,老二是管工場,老三收原料,分工很明確?!?br>
吳縣令拱手回了個禮,又給他介紹李慶安道:“馬東主,這位便是我們北庭節(jié)度使李使君,專程來看你們工場?!?br>
馬東主大吃一驚,慌忙上前,對李慶安一躬到地,“小民馬凌風,參見李使君?!?br>
西域不同于內(nèi)地,商人的地位頗高,尤其像馬家這種家資巨萬的大商人更是廣受人景仰,李慶安是在翻閱北庭商貿(mào)材料時得知馬氏紡織工場,兩代人經(jīng)過三十年的創(chuàng)業(yè),便發(fā)展成為安西第一大工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北庭的資本主義萌芽了。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