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略微修改這幾個字,就有“畫龍點睛”之妙,我這首詩的品味也該從“詩士”級別上升到“詩士高階”甚至直接就是“詩師”了。
可問題是,這位梅英衛(wèi)同志,是一位大詩師。
從他口中的評價,自己的詩歌等級應該是“詩師”。
從現(xiàn)在完成的第二稿來看,也已經達到了先前戰(zhàn)勝“七絕派”少年的平均水準了。
可既然他說自己是“詩師”,而沒有觸及“大詩師”門檻,那自然是與對方仍然有欠缺的地方。
欠缺在哪里呢?
陳成冥思苦想。
單純只說農民的困苦,表達對他們的敬佩和同情,境界仍然沒有得到昇華。
更深一步的話,應該去反思:
是什麼導致了農民的生活如此困頓?
是什麼讓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勞作,“h牛勤耕隴,不待醒天明”之後,仍然食不果腹?
是什麼讓“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Si”?
內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