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記得朱雀曾對自己著意告誡,萬不可有朝一日與拓跋孤動手,因為寒熱相克之下,莫說他與拓跋孤功力相距尚遠,就算是分毫之差亦可能致他死命??墒墙袢帐鲁鐾蝗?,又哪里有他選擇的機會。這是他第一次與青龍掌力對敵,不過經(jīng)與凌厲一同為韓姑娘運功,這灼熱之力于他并不陌生,甚至很熟悉,熟悉得他下意識間竟如那時一樣運起“體行八卦”,欲待再將潮涌之力放大而出。
可他隨即省悟過來——這并非給韓姑娘運功的靜地,而是與當(dāng)世第一高手的戰(zhàn)場!倘用此法,縱然自己的掌力能得大增,可抵御之力全無,無異于自尋絕路。這樣的省悟令他心頭透涼,可一切回轉(zhuǎn)都已來不及了——掌力已遇,高下相撞,熾熱侵入他身心,他感到一陣蝕骨的灼痛?!遣皇且驗閷κ痔^強大,我便失了清醒,才于臨敵之際作出這樣愚蠢的選擇?我是不是真要如此難堪地命喪?
可隱隱約約間,他又知道并非如此——是因為我知道倘若正面相迎,我?guī)缀跚蟛坏桨朦c生機,而必須另出蹊徑。如果這樣的蹊徑是種錯誤,那也不會比不設(shè)法求生更錯得幾分——難堪地死與不難堪地死又有多少差別?可生與死的差別就大了!
求生。這兩個字在一切紛亂念頭掠過之后依舊牢牢沉淀在心底。他憶起朱雀那一句話來——“若自身已無余力可用,便只能借助身外之力”,而他已在下午讀過了明鏡第八訣“移情”。
若不是此時此刻的處境已近絕境,他是絕不會違背朱雀的意思,冒用這幾乎不曾試練過的“移情”的——朱雀說,“流云”未成,絕對用不了“移情”,可他寫“移情”時借的是道家之理——或許,朱雀惟對道家之學(xué)的理解,輸給了他這個弟子。
“啪”的一聲,雙掌終于相接。掌心相對,拓跋孤忽然色變。君黎這一掌揮出的“潮涌”比他預(yù)想的要凜冽得多,但這還遠非令他最為驚訝的——縱然這小道士再是厲害得翻了天去,也不過是朱雀的弟子,不該越得出“明鏡訣”心法的范疇,而朱雀已是他多年的對手,他自覺沒有什么能出乎意料——卻怎可料雙掌相遇間,他竟依稀覺到掌心傳來一股細微卻陌生的吸噬之力,正將自己的灼熱之力絲絲抽離!——那似是而非的一掌竟然,不是他所認識的“潮涌”!
拓跋孤何等敏銳,隨即已發(fā)現(xiàn)君黎用的竟是“移情”。他雖不知明鏡訣之詳,卻也知曉“移情”已是這門心法極為艱深之處的武學(xué)了,心頭暗自異了一異。君黎已動用自學(xué)這明鏡訣以來修煉之全力,更借八卦方位將感知吐到極限,凝聚起“移情”心法。他知道自己的“潮涌”遠遠傷不了拓跋孤,而對方那一掌卻可輕易壓倒自己,所以這一對掌不在傷敵而在求生,只要能夠自保,便已算勝了。為韓姑娘療傷時,凌厲全力施為的青龍心法之熱也必不會傷到他,因為韓姑娘一身純陰體氣在其中已成為緩和的屏障。那么,今日的交手也是同理吧——雖然沒有了韓姑娘,可如果能用“移情”借了此間一切可借之力,在自己與拓跋孤這****相交的雙掌之間,這針鋒相對的冷熱之間聚起一個“屏障”,自己便能有了生機!
而那一絲吸噬之意,也是源自給韓姑娘療傷,身體冷到極限時對熱勁下意識的索取。那時君黎還不懂得“移情”,無法將對手的勁力真正消化,可如今他明白,“移情”借鑒了道家心得,借的正是萬物萬事“損有余、補不足”之本意,他在非常之時用起此訣,所得甚至已超脫出了朱雀的預(yù)想——那絲原該與他相克相害的勁力在“移情”之下,循兩儀相生之理透入他體內(nèi),如水火相煎互斥互消,又如陰陽相匯互融互引,竟有那么兩三分不受了拓跋孤控制。掌力相交的感覺和與朱雀對敵時大相徑庭,也無怪乎拓跋孤會深感震驚。
驚訝也便是那么一剎,拓跋孤自不會由君黎妄為,當(dāng)下不再容情,掌力一吐,君黎全力而凝的外力“屏障”頓然碎落。他知道,無論如何,拓跋孤究竟還是他無法匹敵的對手,但“屏障”已經(jīng)給了他一絲喘息之時。他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迅速收去“體行八卦”,將“移情”換為第九訣“不勝”,來抵擋這“屏障”不曾消化得去的余力。
殘余的大力還是足以將君黎推得撞向屋頂,一股灼熱的氣息沖破他指掌之守。果然,“不勝”初用實極生澀,加上氣力已竭,他只護住了部分經(jīng)脈,火燒般的痛感自拇指與食指橈側(cè)涌入,沿著手臂過肘至腋,一直延入了胸腔,其煎如沸。
但君黎知道,這第三掌已算是捱過了。得以在青龍教主手底下走過三招的人恐怕不多,可他此際心頭絲毫沒有半分喜悅得意,因為,他所學(xué)已經(jīng)用至極限,拓跋孤若再出第四掌,恐怕會不費吹灰之力地取走他的性命。
倏忽已離屋頂極近,要保住性命也便只能趁機破屋而逃,可受力之后再受撞擊,胸肋或脊柱或都要受損。眼見要沖破了房頂,忽胸腰間一緊,這熟悉的感覺立時讓他知道是凌厲軟綾纏來,要將他拉向地面。他不知是福是禍,卻知道必已走不脫,忙反手伸出,往屋頂輕推了一推。凌厲用力甚柔,看來是有相護之意,那綾緞托拉纏裹,竟將他身體所受之力消化不少,料想他挾軟綾駕馭真氣的功夫,果然絕不亞于“流云”一訣的成就。君黎此際無暇多想,連忙順勢凝神落于地面。
拓跋孤沒有出第四掌,只是負了手,打量這個被自己逼得極為狼狽的朱雀弟子。據(jù)他所知,君黎師從朱雀不滿一年,而約摸一個月前,他被單疾泉困留青龍谷為質(zhì),當(dāng)時甚至未作半點抵抗,甚或那兩日都一直順從單疾泉之意,似乎很是軟弱好欺,是以他從未有絲毫將這個年輕道士放在眼內(nèi)。今日拓跋孤自然是為了韓姑娘來找凌厲要人的,言談之中得知凌厲要與此人一起為自己的妹妹運功,心內(nèi)鄙夷不屑之至,更兼有三分不信,奈何軟硬兼施之下,凌厲仍是不肯告知韓姑娘的下落,兩人談得話不投機,不歡而散,他欲要離去之時,恰見君黎來到,心中懊惱,當(dāng)即向他出了一掌。
那第一掌去勢雖急,分量卻不算重,他隨手揮出,已覺足夠掀君黎一個跟斗,讓他受兩分內(nèi)傷。哪知君黎的身法學(xué)自凌厲,臨敵躲避他在最初三個月里就著力習(xí)練過,這第一掌躲得雖忙不亂,倒出乎了拓跋孤意料,也令得他第二、三掌隨即跟出,要看看這個道士究竟能避到何時。
他掌勢與君黎那時常練習(xí)的躲避凌厲的綾緞為劍不同,是一片而非一線;與躲避五五拿機簧器筒撒出暗器也是不同,一片之間全無空隙,取不得半點巧。到了第三掌,君黎終是避讓不開,只能與他交手,但便是這一掌交手,竟令得拓跋孤不得不對他正眼相看。
其實到了這個份上,無論這第三掌是個什么結(jié)果,拓跋孤都只能停手了。他身負江湖盛名,如凌厲所說,絕不該欺負一個晚輩的,何況還是搶手先出,形同偷襲,就算不曾用了全力,也決計說不過去。
“你方才那一式——也是朱雀教的?”拓跋孤目光如灼,注視著他。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