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見此物,燕國使臣倒是越發(fā)有把握說服秦王了。
很快,燕國的使臣便被帶到了秦王的面前,一番說明來意之后,秦王卻沒有燕使意料之中的興奮,只是淡淡地說了聲:“燕使辛苦,且先休息,容寡人與眾臣好生商議一番后,再作回復(fù)?!?br>
燕使倒也沒有強(qiáng)留,因?yàn)樗嘈?,秦國上下皆以“長平之戰(zhàn)”為恥,如今雪恥之機(jī)近在眼前,秦王也好,秦臣也罷,不可能不心動。
只可惜,秦王雖有“雪恥”之心,卻并沒有因此而被仇恨蒙蔽了雙眼。接連兩次的失利已經(jīng)讓秦王徹底地看清了趙國、趙括的恐怖,沒有十足的把握,秦王豈會再輕易冒險(xiǎn)?
更何況,如今的秦國,雖然還擁有著六國之中最為廣袤和肥沃的土地,但因?yàn)椤案麘?zhàn)”體系的關(guān)系,實(shí)際上秦國已經(jīng)在危險(xiǎn)的邊緣,若是下一場對外戰(zhàn)爭依舊不能取得勝利,偌大的秦國就此土崩瓦解也不是不可能。
很簡單,秦國這把弓,已經(jīng)被秦王的一片罪己詔,一方“國恥石”給徹底地拉滿了。不能一擊必殺,那便是弓斷國折的結(jié)果。
不到萬不得已,秦國實(shí)在不想把這只箭再度射向趙國。
因?yàn)橐勒宅F(xiàn)在的情況,有趙括在,秦國很難取勝,甚至即便勝了,秦國也將損失慘重,而趁著秦趙火并之時,或許另一個強(qiáng)國就會悄然升起。如此一來,秦國得不償失。
因此,秦國想要做的,就是在下一場的對外戰(zhàn)爭中,盡可能的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如果不行,秦國寧愿不出劍。
顯然,演過的所謂邀戰(zhàn),不過是在一廂情愿。上至秦王,下至朝臣,沒有一個看好燕國此行。無他,燕國太弱,趙國太強(qiáng)!即便如今的趙國的確如同燕使所說的,兵力嚴(yán)重不足。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趙國再弱,也不是你個燕國可以去捋虎須的,除非秦國再興大兵,將趙國所有的精銳都吸引過來。
可能嗎?!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666文學(xué);http://m.hzkaidi.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