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各級官府的運轉(zhuǎn)又缺不了吏,所以,吏這個群體,就成了夜壺,雖然日常生活離不開,名聲卻很臭。
百姓討厭胥吏,官也討厭這些“敗類”,但卻甩不掉,稍有不慎,還會反受其害。
譬如,新上任的縣令,若不通事務(wù),就很容易被下面的縣吏耍得團團轉(zhuǎn)。
而這些縣吏,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根深蒂固,人脈眾多,新官想要整治,若一不留神,反而會“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吏員群體長期一潭死水,這些吏就會勾結(jié)起來,欺上瞞下。
甚至出現(xiàn)一些豪吏,架空主官,包攬訴訟,魚肉百姓。
與此相對的是,一些官員,對自己的屬吏多有提拔、提攜之恩,于是這些屬吏,便依附于官。
成了官的“故吏”,以其為“府主”。
府主和故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吏,不再是朝廷的吏,是某官的吏。
李笠看著眼前這些認真聽課的學(xué)員,覺得自己不能坐視不理。
戰(zhàn)場上,主帥不能拋棄自己的兵卒,只顧自己逃亡。
現(xiàn)在,他也不能拋棄這些即將為自己賣命的吏員。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