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過了那條橫穿大泉版圖的埋河,就等于北上之路走了一半。
這天黃昏,姚家隊伍在埋河南岸的一座驛館下榻,距離埋河不過半里路,姚鎮(zhèn)拉著陳平安一起去河邊賞景散心。
方才飯桌上的那道硬菜埋河鯉魚是一絕。這條大河里的鯉魚,金鱗赤尾,無論是清蒸、糖醋還是紅燒,都沒有半點魚腥味,鮮美至極,是大泉王朝的貢品之一。
可惜那座名動朝野的埋河水神廟,距離驛站和渡口有些遠,隔著三百余里。歷史上數(shù)國的文人騷客,都曾在那座水神廟的墻壁上,留下珍貴墨寶,最早可以上溯到六百年前,甚至還有許多不同時代大文豪的詩詞唱和,一先一后,一問一答,相得益彰,以及同一題材的暗中較勁,再加上后世士林名流的評點,使得一座水神廟熠熠生輝,文采之絢爛,文運之濃郁,簡直要比蜃景城文廟還要夸張。
散步隊伍分成三撥人,為首姚鎮(zhèn)和陳平安并肩而行,裴錢拿著行山杖跟在后邊。
兩名充當隨軍修士的大泉供奉,與姚氏“三之”待在一起。兩名修士,是一對道門師徒,因為此次潛行,并未穿上醒目的道袍,反而懸佩邊軍制式腰刀,掩人耳目。一路上,師徒二人疏遠眾人,年輕道士生得面如冠玉,氣質(zhì)溫和,像是一位從鐘鳴鼎食之家走出的貴公子。
魏羨、朱斂、盧白象、隋右邊四人難得一起露面。
姚鎮(zhèn)打心眼喜歡與陳平安相處,雖然大多數(shù)時候陳平安都不怎么說話,在家族以及軍中都不茍言笑的老將軍,到了陳平安這里,反而健談了許多。這會兒就在給陳平安介紹大泉王朝山水神靈的品秩,說除了五岳正神之外,就以這條埋河水神的品秩最高,是一位大府君,不但可以開辟府邸,規(guī)格還與世俗藩王相等。
只是水神府常年關(guān)閉,埋河水神幾乎不與世人接觸往來,兩百年來,只有寥寥幾次顯露真身,也是始終如云霧蛟龍,若隱若現(xiàn)。水神廟香火過于鼎盛,勝過最正統(tǒng)崇高的五岳神靈,每逢廟會,十數(shù)萬人從南北會聚在埋河之畔,使得水神廟所供奉的那尊金身神像,一年到頭都像是位于水霧之中。
姚鎮(zhèn)朗聲笑道:“只要遭遇干旱,皇帝陛下便會親臨水神廟祈雨,哪怕無法親自趕來,也要派遣一位劉氏宗親與禮部尚書一同南下。埋河水神,極為靈驗,從未讓大泉百姓失望過?!?br>
給姚鎮(zhèn)這么一說,連陳平安都開始惋惜無法路過水神廟,不然就可以喝著青梅酒,以刻刀將所見所聞一一寫在竹簡上。
沿著河流滾滾的埋河,往下游走了四五里,他們遇上了一位蹲在河畔愣愣望河的老漢。
內(nèi)容未完,下一頁繼續(xù)閱讀